酒神的使徒


Earlyne Chaney的書讀到一半,我又分心去做別的事情,怪的是,她是搞靈修的,卻說我們這類人都是酒神的使徒。

無獨有偶,臨床心理學家Christopher S. Hyatt說,酒神Dionysus跟印度的濕婆神很像,他們都具備著跟酒之間的關聯,哦,當然,還有愛和破滅。

這是一個法國作家Alain Danielou的書《Shiva and Dionysus》寫的,他覺得這兩個神可能是同一個,因為,濕婆神總是酒壺不離身,而且他們倆的名字在各自的母語中,都代表著荒謬的錯誤。

據說酒神來自Nysa山,印度有許多座山跟它同名,而濕婆神的一個印度頭銜之一就是Nisah。

濕婆神是譚崔的第一個導師,也是造物者,許多印度教關於譚崔的經典都是跟於他跟門徒之間的對話。譚崔跟歐洲的黑魔法很類似於Sabbat跟酒神節。

路西法、酒神、濕婆神之間的另一個關聯是—聖杯,中世紀的帕西法爾聖杯故事(實際上那是石頭,不是杯子)。

據說在路西法被耶和華扔到人間時,這聖杯就鑲嵌在路西法的眉心,也就是第三眼。所以如果你找到了聖杯,你會得到什麼好處呢?這故事從沒講明白,Alain推測大概是會得到大天使的靈界知識吧!

而在濕婆神的前額也有一顆珍珠,叫做Urna,它能讓濕婆神意識到永恆,這是巧合嗎?

在希臘神話中,盜火者普羅米修斯和基督教當中的惡魔故事很相近,他是泰坦巨人,他把火焰送給了人類,卻又一再忍受被巨鳥撕裂後不斷復活的痛苦,所以為什麼一個具有超凡能力的生命要把禁忌的知識帶給人類呢?

路西法跟普羅米修斯的不同之處,在於普羅米修斯像個英雄,而路西法像個推銷員(如:你應該要學上帝那樣...),活脫脫是個邪惡的化身,他倆的立場不大相同。

諷刺的是,酒神跟普羅米修斯的故事都得歸功於耶穌的神話。這兩位神祇都是帶給人類知識,一個是降臨人間,另一個則是死了又再復活。這挺像耶穌的故事嘛~

普羅米修斯在文學中受重視有兩個時期。第一是,米爾頓的《失樂園》內的他,相較之下是一個反叛權威的腳色,米爾頓本人若得知此等評論應該會很驚嚇,但他寫的故事其實有點像是惡魔的派對。

第二個情況是在拜倫與雪萊的浪漫主義時期。那個時候不講拜倫式,而是惡魔式的。比如《科學怪人》這本書的副標,就寫著:現代的普羅米修斯。

Hyatt說,在埃及、波斯都有類似的故事,惡魔並非專屬基督教的產物,研究的時候應該要小心翼翼。

而我在納悶著,所以,開啟我們第三眼的是上帝、路西法、濕婆、還是酒神....呢?有這麼多種解讀,貴圈真亂啊!

留言